“很高興遇見你”展覽少兒作品。
浙江在線12月28日訊(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)初冬的杭州南山路,一邊是鐘靈毓秀的湖光山色,一邊是不拘繩墨的文藝風情,正適合醞釀一場藝術盛宴。這些天,一場特別的藝術家畫展——“很高興遇見你:2016青年藝術家聯展暨葵里少兒畫展”在青磚洋瓦的恒廬美術館舉行,吸引了人們眼光。
參展藝術家為來自杭城藝術圈的青年藝術家高家波、張偉、徐偉龍、許思倩和劉喜喜,同時展覽還集結了多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,共計百余件,包含油畫、水彩、裝飾畫、漫畫、飾品設計、陶瓷藝術、玻璃藝術、裝置藝術等,展品種類豐富。
作為本次畫展的承辦方,杭州新銳少兒美術教育機構——葵里少兒美術的小學員們則是畫展少兒部分的主力,學員畫作共計400余幅。這些畫作由課堂作品和寫生作品組成,涵蓋水粉、水彩、油畫棒、線描、綜合材料等多種畫材,小畫家年齡跨度在4歲到16歲之間。
據主辦方介紹,本次畫展命名為“很高興遇見你”包含了雙重含義:正如這是一場藝術家與孩子共同的畫展,藝術家和孩子,他們之間的遇見是相互的,來自藝術的觸動和啟發也是相互的。因此,此次畫展揭示了藝術家與少兒互相碰撞、交流的主題。
青年藝術家作為活躍在畫壇的新一代,近些年在各種場合中嶄露頭角,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。與前幾代運用的懷舊和社會疏離情緒相比,新一代的藝術家呈現的內在體驗更加個人化。他們中的很多人能勇敢地保持藝術的獨立性和創作自由,堅守著藝術的本真和純粹,藝術作品不斷打破邊界,內容多元且發人深省,收藏價值被廣泛看好。
不過,很多青年藝術家認為,盡管藝術發展勢頭正盛,但在社會層面,藝術依然“小眾化”“精英化”,問題的關鍵在于大眾是否具有審美意識。他們認為,在中小學教育中,美術、音樂不能被邊緣化,美育是對孩子心性的陶冶,藝術不能被簡單地等同于科目、比賽、考級以及進入名校捷徑。
葵里少兒美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成為一些青年藝術家踐行自己藝術教育理念的平臺。他們不再只專注于搞創作,而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用在藝術的傳播和培育上,希望讓少兒藝術有更好的生長空間,并為國內藝術人才的補充、大眾審美文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從這個層面上來說,本次畫展可以視為這些青年藝術家的藝術教育理念實踐成果展。
畢加索曾說,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如何畫得像個孩子。藝術家們能從孩子這里學習最寶貴的藝術直覺。對這些每天和孩子們打交道的青年藝術家來說,孩子們的眼里有天真、筆下有純真,他們用畫畫訴說心聲、認識世界,他們大膽、直接、不被束縛,和藝術的本源一脈相通。
與之相對應的,藝術家具備創作視野、審美層次、藝術涵養,對熱愛藝術的孩子們來說,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。他們比一般的美術老師更知道如何保護孩子的藝術原真,如何激發孩子的藝術觸覺,如何引導孩子的藝術興趣。
在本次畫展上,藝術家們精心選擇了一些富于童趣的作品,比如兩幅由純手工縫制而成的立體布藝大象,迷倒了不少來參觀的小朋友,是小朋友們合影的重點;比如青年插畫家劉喜喜老師的互動裝置,因為其可愛的童心以及易拆卸的特點,也是吸引孩子們駐足的重點項目。在經過許多孩子的各種解構之后,互動裝置最后被某位“少年藝術咖”徹底重建為一座彩色斜塔。
孩子們的作品,在畫展中以相互映照的形式,與藝術家同臺展現。除了大部分以集中形式呈現的少兒畫作,也有少數個人展、親子展單元。比如來自學軍小學的沈弘毅同學,從今年春季開始就在葵里學畫。近一年來,她的繪畫能力提升很快。她的畫帶著兒童畫童稚的影子,水彩、素描等作品已經有模有樣。
除了參展的藝術家和孩子們,一批在國內漸有影響力的青年畫家、藝術家也紛紛蒞臨現場交流。杭州、上海、江西、山東等地的藝術家同行趕來現場慶賀。他們在參觀畫展后認為,真的要好好培養下一代的藝術素養,并且做到起始于興趣,歸根至純粹,而不是為獲獎加分、升學考試而學習功利藝術。在這一點上,藝術家們在葵里的教育實踐,受到了他們普遍認可。
到場的畫家:
葛寒冰,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、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、浙江省中國花鳥畫協會會員、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中國畫創作委員會副主任、浙江省國際美術家協會會員、江南畫院特聘畫師。
劉彥瑢,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女博士,師從許江,青年油畫藝術家。80后新一代女性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。至今已創作《片刻》《樂園系列》等近百幅作品,參加過30余次國內外藝術展,曾獲浙江省青年美展最高獎等榮譽。
胡登登,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,善于為作品做減法的抽象派青年油畫家,至今已創作數個大型油畫系列。
謝松慶,青年油畫家,曾獲“人美杯”藝術大賽優秀獎等榮譽,受邀參加《新銳藝術家特展》《新星星藝術家九人展》《中意當代藝術家繪畫展》等展覽,作品《黑色系列》《一個自戀的年輕女孩》等多幅作品被國內外友人收藏。
徐新武,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、德國柏林藝術大學繪畫碩士,極富創作力和影響力的青年油畫家。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柏林等地舉辦和參加數十次個展、群展,包括《工_作_室》《中國新銳繪畫獎》《當代藝術展》《中德青年藝術家展》《走光的意象》等。
張樂華,擅長影像與繪畫交互滲入的藝術大師。在北京、上海、香港、溫哥華等地舉辦和參加數十次個展、群展,包括《凝視丸》《廬山戀天下》《鸞嘆情》《虛擬言聲》《命題烏托邦進步與懷舊》《青年折扣店》等。
黃麗芽,馳騁于藝術世界的攝影大師。參加《我們——一個關于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力量》《15個房間》《活的》等數十個展覽,展出作品百余件。
林科,玩轉虛擬與現實的多媒體影像藝術家。為《生林》《單行道》《內宇宙》《第11屆上海雙年國際展》等近百個展覽,創作近200件作品。
孫慧源,多次元展現生活的新媒體藝術家。包括《不問路在何方》《床上》《化蝶》等數百個前衛作品在國內數十個展覽展出。
李明,經典藝術與前沿藝術自由切換的藝術家與策展人。百余次的參展經驗及多次個展經驗,展覽包括《為什么表演》《像素公園——當代影像聯展》《隱喻的年代群展——暗示之輪》《新傾向——李明》等。
崔紹翰,善于用各種生活材料來捕捉藝術敏感的自由藝術家。嘗試在面包上雕刻、在切菜板上書寫、在棉線上針刺,擅長以新銳的創作概念啟發對藝術的思考,在數十個展覽上展出近200幅作品。
李富春,運用綜合材料展現藝術思考的青年藝術家。創作大量裝置類作品如《骨灰級游戲》《不穿衣的才是天使》《嫁接》《吊燈》《剩》《一線天》等,身體體驗作品《魔鬼》《終極香煙》等,已參加各種展覽數十次。
王亮,創作方式靈活豐富的自由藝術家。對藝術的探索獨辟蹊徑,取材新穎,觀點獨到,藝術形式不局限于行為、影像、裝置、繪畫等,善于將觀眾的體驗和參與拉入作品中。目前累計創作百余件作品,參展數十次。
楊俊嶺,具有實驗精神的青年影像藝術家。致力于當代藝術創作,尋找藝術語言的多種可能,擅長用影像傳達對世界、生活的觀照和思考,代表作品有《偷拍2016》等,至今創作200余件作品,參展70余次。
“很高興遇見你”展覽少兒作品。
“很高興遇見你”展覽作品
“很高興遇見你”展覽作品
“很高興遇見你”展覽作品